长期以来,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因环节多、链条长、涉及面广,历来是医改难啃的“硬骨头”,一些高值医用耗材经过层层加价环节,最后到患者手中的价格通常已大幅上涨,虚高的价格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严重挤压了医疗机构降低耗材占比,加剧了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如何破解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痛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胆改革创新,按照量价挂钩、以量换价、招采合一,确保使用的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该中心通过招采组合拳挤干耗材价格水分,率先在全省开展骨科创伤类、关节类、脊柱类耗材带量采购。将全州使用量大、价格较高的耗材作为目标,与华中、华南、西北等地区销售价格进行比较,掌握市场行情,对比分析州内医疗机构购入价格与其他地区的销售价格后确定最高价。通过发布遴选公告、审查企业资格,组建评标小组,经多轮谈判竞价,最终确定降幅最大的3家企业为骨科创伤类,4家企业为脊柱类,3家企业为关节类中标单位,骨科创伤、关节、脊柱三类耗材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到62.2%、65.3%、70.5%。
采购结束后,及时签订医保服务协议,开展提醒谈话和季度调度的方式,确保“招得来”、“采得稳”、“用得好”。
通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曾经“千金难买”的耗材,如今“折价过半”,群众就医负担得到减轻,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得到缓解。如,颈椎前路钛板原价9600元,通过带量采购,售价仅为1620元,经医保基金报销后,只需自付552.37元。胫骨钢板原价9000元,医保基金需报销7200元,而通过带量采购,按照降幅70%计算,现价2700元,医保基金只需报销2160元,可为政府节约医保基金5040元。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从源头上有效挤掉了全州定点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水分,预计每年可为政府节约医保基金达6000万元左右,降低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规范和保障了临床需求,缓解了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减轻了群众费用负担。
同时,通过招投标集中带量采购,减少了高值医用耗材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也为生产厂家营造了公平竞争机会,杜绝了暗箱操作的高危风险,创造了“高值耗材带量采购黔南模式”,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难题。